谈“艾” 无需色变
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,自1983年分离出HIV-1之后,人类便开始了漫长的反击之旅。不同于外界其他的细菌和病毒那样,聪明的HIV选择对免疫细胞直接攻击,病毒从感染机体经历了吸附融合、逆转录、整合、转录翻译、装配释放等复杂的过程后完成了病毒在人体复制的生命周期。进入人体的HIV经过数小时即可穿过黏膜上皮引起T细胞感染,在 24~48 小时内到达局部淋巴结,约5天左右在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病毒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急性感染期。随后便进入了潜伏期,在平均7-10年的时间里,虽然病毒在持续复制,大多数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。尽管人体免疫与病毒斗争存在持续数年,但最终因过多的CD4细胞死亡、免疫系统失去抵抗力而崩溃,进入艾滋病期。
至今,由于缺少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和能够治愈艾滋病的抗病毒药物,使得大家总是谈“艾”色变。
事实上,离开了血液和体液的艾滋病毒无法长期存活,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的存活时间主要取决于病毒浓度。
在实验室培养的病毒浓度高于HIV感染者血液病毒浓度10万倍以上,这种组织培养液中的HIV,在室温环境中可以存活15天,在37℃可存活11天。HIV感染的血液溢洒在环境中,当血液的病毒含量较高时,血液在室温中放置96小时,病毒仍然具有活力。
注射器内残留的血液,如果遇到新鲜的淋巴细胞,HIV有可能在其中不断复制、传播。干燥可明显降低HIV的生存活力:在灭菌干燥滤纸片上的HIV,死亡时间大概在10~20min之间。
病毒在不同环境物品表面中感染活力下降速度和存活时间明显不同,在吸水性材料表面可以存活至少24小时,然而在表面光滑、不吸水的材料表面可以存活超过48小时。干燥后的HIV相对脆弱,即便是实验室的高浓度培养物,几小时内快速失活90%~99%。残留在用过注射针头的血液HIV不易干燥,可使HIV残存数天,因此,暴露在高危环境下的人需要做好一定的防护措施。
离开了血液和体液中活细胞的艾滋病毒非常脆弱,只可在常温存活数小时。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消毒剂0.5%次氯酸钠、5%甲醛、2%戊二醛、0.5%过氧乙酸、70%乙醇等室温处理10-30min即可灭活HIV,或至少71℃清洗25分钟,也能达到灭活HIV的效果。
如果一些特殊情况发生,则需要立刻进行急救处理:如果HIV感染的血液喷洒到外面,被污染的皮肤需用流动的清水和洗手液反复冲洗,粘膜暴露则应用生理盐水(或清水)反复冲洗;如果不幸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,立即在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,再用流动的清水和洗手液反复清洗伤口避免挤压伤口局部。
温馨提示:没有体液交换的日常生活不会传播HIV,例如昆虫叮咬、完好的皮肤接触唾液眼泪和汗液、拥抱握手、共同进餐等。
文章来源:中国疾控艾防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