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母乳喂养 新妈妈别犯这些低级错误
母乳是宝宝最天然、最安全的食物,是妈妈给宝宝最好的礼物!
但是,面临母乳喂养时,不少新妈妈会有一些困惑,有的还犯下一些低级错误,以下是针对性的释疑解惑,帮助宝妈成功开展母乳喂养:
错误一:等下奶之后才开始母乳喂养
科普:在孕16周左右,产妇就开始产生初乳。宝宝出生后不断吸吮乳头,会刺激妈妈分泌催乳素、催产素,这两大激素能显著促进乳汁源源不断产生与排出。宝宝出生后,如果未立即哺乳,将导致宝妈减少乳汁分泌、乳房肿胀等,抑制、干扰母亲及婴儿的一些本能行为。
正确做法:释放母亲和婴儿的本能,分娩后即开始母乳喂养,不限制哺乳次数、时间,让乳汁来得更早、更多。
错误二:定时喂养宝宝
科普:频繁的母乳喂养,有助于宝妈在产后尽快产生充足乳汁。正常纯母乳喂养的宝宝,出生头几天,每天的哺乳次数会多达不低于12次。所以,一定要按需哺乳,宝宝几点钟吃奶、每天吃多少次、每次吃多少奶,妈妈都应按宝宝的需求去满足。
正确做法:注意看宝宝的反应,小宝宝、尤其是新生儿吃奶没有规律性,但宝宝会发出一些吃奶信号,如咂嘴、觅食、哭闹等动作,这时,宝妈要及时识别这些吃奶需求,及时给宝宝哺乳,从而建立彼此之间和谐的哺乳和亲子关系。
错误三:妈妈吃得越多,奶水越好,更要多喝催奶汤
科普:哺乳期妈妈吃得过多,不仅不会让乳汁变得更好,还会造成自身脂肪堆积。喝催奶汤不会增加奶量,相反,汤中的脂肪会增加乳汁中脂肪含量,使乳汁粘稠不易排出,从而导致乳汁淤积、乳腺炎等发生。
正确做法:合理膳食,荤素搭配。如果喝汤,尽量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鱼汤、蔬菜汤等。
错误四:妈妈的奶水不够,配方奶来凑
科普:新生宝宝对奶量的需求本来就很少,妈妈初乳虽少,但宝宝的胃同样很小,妈妈的奶量完全能满足宝宝需求。奶粉无法提供免疫球蛋白、生长因子等抗体和活性成分,没有办法帮助宝宝建立自己的抵抗力。
正确做法:非医学指征,不给宝宝添加配方奶。严格把好第一口奶关,坚持纯母乳喂养。
错误五:每次喂奶前,妈妈要擦洗乳房
科普:妈妈的皮肤,包括乳头、乳腺管里都有细菌,这些细菌与人类共存,和母乳中的细菌一样都是宝宝肠道菌群、肠道屏障功能建立的重要来源。
正确做法:搞好日常个人卫生,没必要每次哺乳前擦洗乳房。
错误六:乳头疼痛对喂奶妈妈都是正常的
科普:乳头疼痛的主要原因是不正确的含接姿势。开始喂奶时,妈妈可能会感到轻微不适或疼痛,这种疼痛一般不超过30秒,不会持续疼痛,也不会影响母乳喂养。
正确做法:当哺乳产生持续乳头疼痛时,要寻求专业帮助,找到原因,对症处理。
错误七:为了预防乳腺炎,宝妈喂奶之后一定要挤奶、吸奶,以排空乳房。
科普:乳汁分泌的原理,是哺乳越多,生成的乳汁就越多。在宝宝充分吸吮之后,剩下的乳汁就是多余的。如果人为地挤出来、吸出来,就会产生更多的乳汁,既增加了妈妈挤奶、吸奶的痛苦,也增加了堵奶的机会。
正确做法:正常生长发育的孩子,喂奶后不需要额外挤奶、吸奶,这有助于供需平衡。
错误八:妈妈感冒了不能喂奶,以免传染给宝宝。
科普: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。当妈妈出现流鼻涕、发烧、咳嗽等感冒症状时,病毒早已通过飞沫或接触等途径传给宝宝,而此时在妈妈的乳汁中很可能已产生了对付感冒病毒的抗体,继续母乳喂养正好能对宝宝起到保护作用。所以,妈妈感冒后停止哺乳并不正确。
正确做法:定时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哺乳前妈妈要做好清洁防护,洗脸、洗手、戴好口罩。